“云”上科研正当时,天翼云赋能高校科研提质增速

2024-06-25来源于:网络
10月21日19时30分,「势起东方 时尚杭州」暨 汉帛奖第31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大赛总决赛在杭州上城德寿宫隆重举行。穿越千年

随着气象预报、生物科学、大气海洋、化学与分子学等尖端领域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激增,算力对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,逐渐成为加速科研成果落地的重要驱动。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,近年来,各大高等院校、职业院校积极运用算力平台为实验实训环境、平台和基地建设及重大项目或课题的开发与创新提供支撑。科研上云,已成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高产出、资源协同的普遍共识。

在科研上云进入深水区的同时,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,如算力不足、网络性能制约、数据分散且类型多样等。天翼云作为云服务国家队,依托自研云操作系统TeleCloudOS4.0,打造自主可控可信的云网底座,为各大高校、科研机构等提供高性能、高可靠、部署快捷、安全可信的云计算服务,全方位支撑高校科研业务发展,积累了广泛的实践经验。

气象研究由于地理信息与实时气象数据量庞大,通常面临计算密集、海量数据处理、投资成本高、部署时间长等挑战,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支撑。天翼云为某高校气象专业提供一套包含行业应用软件、集群管理软件、系统环境和硬件资源及基础设施的HPC解决方案,助力该高校实现高性能、高可靠、部署快捷的计算服务,同时保障科研数据安全和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。在天翼云的助力下,该高校获得了低成本、可复制、安全可靠的高性能计算能力,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,加速推动气象科研成果的落地。

“双碳”战略背景下,以算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升级,提升资源利用率,减少能源成本,已经成为部分高校科研的重要着力点。在西南,天翼云联合某超算中心,以高性能算力助力降碳技术创新突破,加速某高校“双碳”科研成果转化,服务“双碳”战略落地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,该高校项目实验周期从原先的2~3个月缩短到2~3周,科研效率提升约70%,科研环境搭建类成本节约30%,为实现重大科创突破、服务国家“双碳”战略发展提供了新解法。

在科研、教学、管理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,高校云化步伐不断加快,上云需求也更加多元。通过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,天翼云持续赋能高校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,让云计算扎根于教育,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研攻关水平提升,为教育强国建设注智赋能。